【论文】研究中职学生差异 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-凯发k8ag旗舰厅真人平台
发布时间:2021/11/20 12:26:00 阅读次数:346
摘要: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,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生力量日益壮大,给众多学生提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机会,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。随着中职校的发展和壮大,招生规模日趋增长,学生挂科、退学的人数也随之增加,确实令人担忧,成为中职校关注的焦点。针对中职校成绩落后学生的突出问题,通过谈话、问卷调查了解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,并且剖析了其问题存在的原因,然后从中职生的特点出发,依据个性化教育理论,如何针对性地培养中职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。
关键词:中职生 差异教学 个性化教育理论
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》中明确指出:“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,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。”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,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,使学生生动活泼、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。”但教学实践却告诉我们: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、家庭背景不同、学习基础不同、学习素质不同和班与班之间的差异性等,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是各异的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、统一要求进行教学,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。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差异,尊重学生的差异,实施“差异教学”,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、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,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、平等关系。
一、个性化教育理论及其内涵
在我国个性化教育,又称个性教育,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,就是尊重个性差异前提下的教育形式。个性化教育“是与划一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”,它“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,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,提倡教育的特色化,是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、改造受教育者不良个性素质的统一过程,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转化过程,是个性化与社会化、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”。
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刘献君教授认为: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,是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。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生命,生命的独特性就表明每一个人都具有优势潜能,教育就是要“扬长避短”,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,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“制高点”,在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,通过有目的、有针对性的、特色化的教育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巨大潜力,使其的优势潜能得到最大化、最优化的发展。
二、中职生的具体表现分析:
(一) 中职生在高中学生中是一个特殊群体,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最突出的表现是学习不良,成绩落后,具体为以下几点:
1. 学习态度不良,目的不明确、呈现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。
2. 自我定位不准确,表现为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。
3. 心理素质脆弱、挫折承受力较差、自尊心特强。
4. 注意力不集中,做事磨蹭,有头无尾,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。
5. 活动过度、存在问题行为、违纪行为,自我控制力差,不易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。
6. 寻求反面心理补偿,出现逆反心理及情绪对抗。
7. 自我评价差易挫折,忧郁、焦虑、窒息感、压抑感,易自卑及封闭。
(二) 中职生在学习问题上的分析:
中职生存在的诸多问题,产生的原因很多,各不相同,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:
1.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。
2. 缺乏学习兴趣,缺乏好奇心,对人对事缺乏兴趣;易于“见异思迁”,带有情绪性影响。
3. 文化基础差
4.缺乏学习动机,或学习动机多停留在短暂、浮浅的消极水平上,具有游移摇摆的特点,缺乏强大而稳固的动机支持。
三、中职生培养新思路
以上详细剖析了中职生学习障碍的原因、表现特点和心理因素。鉴于这些学生品德心理的偏差、学习心理的偏差和能力上的差异引起的成绩障碍各有其特点。我们培养学生目标就是促进其得智力和能力协调平衡地发展,故而在对其培养上要因材施教,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1. 尊重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差异,避短扬长,发挥其特长。
其实部分中职生比较活跃,为了追求稳定,学生工作过分强调统一和纪律,因而忽视学生的不同特点。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使学生身上本来明显的创新精神受到压制,中职校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。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机制,保障中职生其特长。这些中职生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一般化,理论研究能力不如成绩好的学生,但他们能够务实、善于思考,有特长、有个性,有创造能力,我们要用人才的不同特点去看待他们、识别他们、培育他们。
2. 教学过程要尊重个体差异,促进智力成分平衡发展, 做到因材施教。
中职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基础(尤其是数学,英语)非常差、自学能力特别差,而目中职校的培养模式对学生都是作统一的要求。这些学生常常就因为自己的弱项课程一直处于困惑、无奈、失败感的不良情绪中,压制了他们智力强项的发展。培养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弱项课程的培养,但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智力强项挖掘出来,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相对“聪明”之处,同时找回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乐趣。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、理解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差异,根据不同学生智力的发展,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。
3. 教师的课程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,提高中职生学习积极性。
教师在教学过程,要改变以往一味地知识传授的现象,根据不同年级、专业的具体要求,将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,让学生们进入情境,在情境中投入情感,获得知识。如果有条件,学校应该分批派送年轻教师到企业单位工作、学习、培训将最新的知识带入课堂,避免教学与实践脱节,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虽然中职生”在学习上投入不足,但兴趣广泛,意志上脆弱,但好奇心强,因此要提高教学教育质量,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该不惜时间和精力,以新颖的教学方式、温和赞赏的表情,充满鼓励的言语,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,保持学习的信心。